产教融合部
首页 | 部门概况 | 新闻动态 | 校企合作 | 合作项目 | 高教研究 | 规章制度
栏目导航  
 高教信息 
 改革动态 
 理论创新 
 应用型高校研究 
 产教融合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高教研究>>产教融合研究>>正文
 
     
 
产学研深度融合下高校的职责定位与有效实践
2023-04-14 15:36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在结合过程中,各方主体相互协同、互相支撑,形成了强大的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先进系统并体现出较强的发展优势。产学研相结合作为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诞生之初便天然地将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今,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已经走过了初步探索和实践阶段,各方主体的协作逐步走向紧密,其深度融合已成为可能,能为创新创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一定助力。然而长期以来,实践表明,高校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进而导致高校拥有的办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难以提升。所以,需要进一步明确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的职责定位,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探索其职责发挥的实践策略,以提升高校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产学研深度融合下高校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下的作用与价值,首要的便是明确其在产学研融合中的职责。只有精准定位高校在产学研中的职责与使命,才能为其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奠定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场地、科研成果的传播者、产学研融合的中间者及经济发展的服务者等角色而存在。与之相对应,高校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下承担着培育综合创新型人才、传播新型科研成果、联系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责与使命。第一,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场域,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其根本目标。新时代,教育任务发展变化、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深化,高校更应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主场地的重要职责,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在知识、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展现立德树人的主体价值,尤其是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更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机结合多方主体,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第二,高校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与科研挂钩,高校在产学研中开展科研工作、传播科研成果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职责和使命。第三,产学研深度融合下,高校应作为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联系者。作为产学研的中间环节,高校承担着教育教学的重要职责,也联系着各方主体,成为融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第四,高校开展教育、培养人才,更多地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进一步当好政府的智囊团,提供专业化、多样化、时代性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学研深度融合下高校职责的实践策略。在明确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职责定位的基础上,还应以时代背景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探索高校实践各项职责的有效策略,全方位提升产学研融合发展水平,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重视产学研融合培养人才重要价值,结合企业机构的支撑优化顶层设计。任何机制的形成和高效发展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高校落实其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职责与使命,发挥其人才培养主场地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知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协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引领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一方面,高校应形成对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正确认知,明确新时代背景下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高校应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深入分析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以提升产学研融合实践的针对性。同时,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在相适应性原则下寻求与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融合,以提升产学研融合实践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在形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观念的基础上,高校实践其产学研融合重要职责,还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支撑。高校应在明确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目标的同时,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之间的契合度为重要导向,结合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帮助,找准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并在综合分析人才培养多方主体、各类资源、创新形式等因素的基础上调整融合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方式,优化调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提升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和宏观性,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引领产学研融合实践。

第二,完善教师参与产学研融合激励制度,在教师积极参与中提升实践实效性。高校教师在产学研融合中的参与程度及作用发挥,不仅影响着产学研融合进度,而且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开展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活动,高校才能真正实践其在产学研融合中的职责,产学研才能实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需要高校完善激励制度和开展系统培训。首先,高校应完善教师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产学研实践的积极性。针对教师参与产学研融合时间、过程及结果,高校应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人才培养成效。其次,高校应关注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教师应意识到自身在产学研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参与培训,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深度参与产学研融合,高效开展人才培养实践。

第三,优化产学研协作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为高校的有效实践提供系统化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其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高校实践其在产学研融合中的职责与使命,需要以各类协作项目的绩效评价为导向,总结人才培养实践的经验,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创新,全方位促进产学研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高校应协同企业及科研机构探索项目绩效评价原则,在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综合考察自身产学研融合实践效果。其次,产学研各方主体应明确人才培养实践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以高校在产学研中的参与度、教师各项活动的具体实践及学生主体的知识能力素养等为评价指标,全方位评价产学研实践项目,准确反映高校实践效果。最后,各方主体应协作创新评价方式,以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动态化检测产学研融合实践过程,动态化反映高校参与产学研协作项目的绩效,帮助高校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创新调整工作的开展,促使高校在动态化调整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及路径研究”(18JYB012)、江苏理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融媒体时代基于物联网一体化云平台的智慧工业园区产学研融合对策研究”(KYH22520)阶段性成果)

(束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28日)

关闭窗口
 

攀枝花学院产教融合部  电话:0812-3375166